以善勝惡
彙編
「你不可為惡所勝,反要以善勝惡。」--羅馬書12:211
很有意思的是,使徒保羅寫給羅馬的基督徒一句章節「你不可為惡所勝,反要以善勝惡」。因為第一世紀的羅馬帝國社會風氣,與當今世上很多社會風氣,有一些明顯的相似之處。
當時羅馬帝國充斥著邪惡,邪惡的勢力很強。羅馬帝國並沒有通過憐恤、仁慈或謙卑,而成為西方世界無可爭議的統治者。少數人掌握著所有財富,利用它來控制其餘的人。富人和有權勢的人過著奢侈的生活,與此同時廣大群眾卻在掙扎求存。有些人行為變態而放蕩,其他人卻毫不理會。
當時的人覺得基督教只是一種宗教,而基督只是另一個神。想想羅馬人崇拜的眾神之廟有那麼多,一定很難讓任何人相信耶穌才是「道路、真理和生命」。2 這聽起來不是有點耳熟能詳了嗎?
我們很容易就感覺自己被世界上的邪惡包圍著。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另一個可怕的罪行發生了。與此同時,受人歡迎的媒體卻在尋找更可怕的新方式來描繪暴力、變態和各種各樣的邪惡行為。無論是媒體或藝術在寫照人們的生命,還是人們在仿效媒體或藝術所描述的惡事,生命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已失去了其神聖觀念。對於一個被邪惡充斥的世界,我們能做些什麼呢?
這是在羅馬帝國的基督徒所面臨的同樣困境,保羅給他們的忠告,在今天也同樣有道理,就是「以善勝惡」。如果一個盤子髒了,對這種情況生氣,於事無補;試圖忽略它也是一樣。唯一的解決辦法,就是用肥皂和水來洗乾淨那個髒盤子。
如果一間房間是黑暗的,你可以詛咒黑暗或抱怨它是多麼令人不快,或是你可以打開燈開關或打開窗簾,讓一些光進來。社會上的罪惡也是一樣。我們可以灰心喪氣、憤怒或感到低沉——「為惡所勝」;或是我們可以成為一股善的力量,即使只能通過個人榜樣來這麼做。
不是每個髒盤子都會被洗乾淨,不是每顆黑暗的心都會被啟迪,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日復一日地盡我們的本分,關愛一個又一個的人,讓他們一一決定是否會接受基督。——瑪莉·帕羅崑(Marie Péloquin)
把刀收入鞘裡去!
神的話語說:「不要以惡報惡。」3 還有,「祂(耶穌)被罵不還口。」4 「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。」這是神在《帖撒羅尼迦書》中說的。「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。」「你不可為惡所勝,反要以善勝惡。」5 哦,這些都是神的話語中寶貴的告誡!
以善勝惡?如何這樣做呢?向他人表現出你愛他,來這樣做。特別去幫忙他;採取主動,特意去告訴他一些關於他的好事!也許他的心渴望愛,也許那個女人想要有人和她說話,去愛她。你肯定能找到你可欣賞他人的一些特質。
若是按照人的天性,你會同樣斥罵對方、針鋒相對、一報還一報,你恨我,我也恨你。然而基督徒的生活卻不是按著自己的天性來生活。你已重生了,舊的事物都已逝去,凡事都變成新的了,6 神的話語這麼說的。你在基督耶穌裡是一個新造的人。人若沒有基督的精神,他就不是屬於祂的。7
基督的精神是什麼?「祂被罵不還口。」祂被釘在十字架上時這麼說:「父親,赦免他們,因為他們不曉得自己在做甚麼。」祂的話體現出這種精神。8
請注意到當祂被捕時,彼得曾削掉大祭司僕人的耳朵。耶穌轉向彼得,對他說:「把刀收入鞘裡去!」然後祂把僕人的耳朵放回去,治好了那隻耳朵。9 當你有憤恨的感覺、想要回嘴或還手時,就經常對自己說:「把刀收入鞘裡去!把刀收入鞘裡去!」
上帝獲勝的方式,總是以善勝惡。10 這就是十字架的訊息,這是十字架的行事方式。這是打敗邪惡的唯一途徑。這會使你與祂建立友誼,最終會贏得人心歸信祂。這是上帝的行事方式。
為了替世人贖罪,上帝獻出祂的兒子,但人們鞭打祂,刺穿祂的身體、使之破碎。然而上帝把祂流下的鮮血,像揮舞一面朱紅色的旗幟一樣灑遍了全世界,祂在旗幟上寫道:「我愛你。我一直就在以永恆不變的愛愛著你。」阿們。——維珍尼亞·布蘭特·博格(Virginia Brandt Berg)
基督徒應該如何反應?
對於錯誤和邪惡,基督徒應該如何反應?--就如基督在類似情況下的反應一樣。耶穌選擇以善勝惡,我們也能這麼做。
耶穌在祂著名的《登山寶訓》中說:「你們又聽見有這樣的教訓:『當愛你們的鄰居,恨你的仇敵。』但我對你們說,要愛你們的仇敵,祝福那些詛咒你們的人,為那些恨你們的人做好事,為那些惡意利用你們並迫害你們的人祈禱,所以你們可以成為你們天父的兒子。因為祂使祂的太陽升起,讓它照好人,也照歹人,祂降雨給義人,也給不義的人。因為你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,你們有什麼賞賜呢?」11
後來在同一篇講道中,耶穌也解釋,我們只會得到我們向別人表現出來一樣多的寬恕和憐憫:「如果你們饒恕別人的過犯,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。如果你們不饒恕別人,你們的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。」12
當最早期的一些基督徒遭受迫害時,使徒彼得建議他們要跟隨耶穌的榜樣。「你們若因行善受苦,能忍耐,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。你們蒙召原是為此,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,給你們留下榜樣,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。『祂並沒有犯罪,口裡也沒有詭詐。』祂被罵不還口;受害不說威嚇的話,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。」13
那些變得怨恨,被報復的念頭沖昏頭腦,不信任上帝會糾正錯誤、自行懲戒他人的人,反而往往會把事情搞得更糟。他們不但沒有得到他們希望得到的滿足感,結果反而感到悔恨,本身非常需要得到寬恕。但那些把事情交託在神的手中,並信任祂會在祂的時間裡糾正事情的人,會獲得「神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,必保守他們的心思意念。」14--亞歷克斯·彼得森(Alex Peterson)
善的力量
表現上帝的愛,是我們成為一股善的力量的中心思想。正如使徒保羅所說的:「基督的愛激勵我們。」15 無論上主以何種具體方式帶領我們每個人,用祂的愛去關愛我們那個部份的世界,祂已稱我們基督徒為「世上的光」。祂告訴我們:「你們的光當這樣照在人前,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,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。」16
綜觀歷代,從基督教最早期時代以來,基督徒經常靠著成為社會中一股「善的力量」,而感化到世人。即使當他人不一定信奉基督徒的信仰或瞭解他們的宗教,或是當他們受到迫害和詆毀時,他們的善行和好行為在所有人的面前閃耀發光,導致人們想知道是什麼使他們與社會上大部分人如此不同。
身為基督徒,我們努力成為改變他人生命、並最終改變社會的人。有人曾說:「上帝讓[早期基督徒]像鹽那樣散布到世界各地,使整個地球都有鹹味,來啟發全人類。」當耶穌把祂的跟隨者比作鹽和光時,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想,祂期望基督徒被許多人所接納,而基督信仰會對許多人來說,變成像鹽和光那麼重要。這是一個相當重大的使命,也是一個相當大的特權,祂竟賦予我們力量,對他人產生影響,並在他們的生命中成為一股善的力量。
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成為一股善的力量。當我們努力活出和堅守我們的基督徒價值觀,我們便可以履行祂交付給我們的使命,成為這個世界的生命調味料,把生命全部的風味和意義給予他人,成為善的保存者,並與他人分享我們的信仰——那才是世上真正的貨幣。——彼得·阿姆斯特丹
本貼文於2020 年 1 月在《生命之錨》網站發佈。
註釋:
1 和合本聖經
2 約翰福音14:6
3 羅馬書 12:17
4 彼得前書 2:23
5 帖撒羅尼迦前書5:15;羅馬書12:21
6 哥林多後書5:17
7 羅馬書8:9
8 路加福音23:34(現代中文譯本聖經)
9 約翰福音18:10-11;路加福音22:50-51(聖經新譯本)
10 羅馬書12:21
11 馬太福音5:43-46(新英王欽定本聖經)
12 馬太福音6:14-15(聖經新譯本)
13 彼得前書2:20-23
14 腓立比書4:7(聖經新譯本)
15 哥林多後書5:14
16 馬太福音5:14, 16
©版權為家庭國際基督徒聯會所有 2020年。
近期的文章
- 你在走的路,勝過你的意圖 (The Road You’re on Trumps Intention)
- 堅持不懈地禱告 (Perseverance in Prayer)
- 出現的價值 (The Value of Showing Up)
- 祂所應許的平安 (His Promised Peace)
- 為什麼溫柔謙和很重要 (Why Meekness Matters)
- 警醒等候的僕人 (The Waiting Servants)
- 經歷苦難時的恩典 (Grace for Times of Affliction)
- 復活節:我們為什麼要慶祝新約 (Easter: Why We Celebrate the New Covenant)
- 祂的完美時間 (His Perfect Timing)
- 新年好消息 (Good News for the New Year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