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上帝的榮耀 (For the Glory of God)

五月 21, 2012

彙編

禱告。

努力禱告。

禱告到底。

但別只為逃避問題而禱告。

約翰福音第九章中的盲人,為了得醫治曾禱告了多少次呢?他的父母為了他們寶貝兒子的視力,又曾向神求了多少次呢?我很好奇有多少禱告並沒有得到回答?又或是已被回答了呢?最終,那位生來就瞎眼的盲人還是被醫治了,但卻是等到可獲得最大榮耀之時才發生。

老實說,我們百分之九十的禱告,大多是為了個人的舒適安逸,而非為了上帝的榮耀。我們太經常在嘗試用禱告驅走每個問題。然而,那個問題若正是上帝為了祂的榮耀而要利用的事呢?讓我們別操之過急地想用禱告來解除痛苦、苦難、境況和問題。讓我們不要只做「救我脫離」的禱告;有時也需要做「幫我度過」的禱告。

我們禱告生活的模式需要一個改變。祈禱並不是針對我們,而全是關於上帝。當你禱告的目的一開始是為了上帝的榮耀,超過其他一切事時,那便會是個基本概念的改變!你不再為脫離每個問題而禱告,而是要藉著禱告來度過困難。你知道上帝可能會做一個奇蹟,但那不是目標;目標是上帝的榮耀。如果受苦能為上帝帶來更多的榮耀,那麼就如此吧。

還記得保羅祈求上帝能把他肉體上的刺拿走嗎?上帝並沒有依照保羅的心願來回答他的禱告。[1]為什麼呢?我不敢完全確定。或許,這麼一來,可促使他更加依賴上帝,並為上帝帶來更多榮耀。也可能是為了讓他保持謙卑。但上帝的理由遠超出我們的推理能力!我祈求上帝治癒我的氣喘病不知有多少次了,但上帝尚未選擇回答那個特別的禱告。我仍在向上帝祈求這件事,然而與此同時,我信任天父知道什麼對我是最好的。

我們時常太過急於「脫離」艱難處境,以致從未由那些困難境況中「得到任何收獲」。我們沒有學到上帝在教導的功課,或沒有培養出上帝在鍛鍊塑造的性格。有時,禱告是為了改變外在的環境,及帶來援救、釋放。而有時,禱告則是為了要改變我們的內在,幫助我們憑著祂的恩典與力量來通過那些情況。我們需要有辨別能力來知道上帝的旨意,但讓我們千萬別嘗試禱告脫離上帝要用來展示祂榮耀的那件事吧!--馬克·貝特森(Mark Batterson)[2]

*

面對在某方面看來似乎是失敗和受挫之事,而仍然堅信我的話語、我對你的承諾,需要很大的信心。你有時會覺得灰心喪志、疲憊不堪、又沮喪,看不到勝利或甚至勝利的可能性。然而縱觀歷史,幾乎每位擁有巨大信心的男人或女人都曾必須面對這種時刻,有時長達數年,有時直到瀕臨死亡。然而,不論掙扎為期多久,為我而活,並且不放棄你的信心就是勝利。

在古羅馬競技場上的殉道者,你認為他們當時有什麼感覺呢?在那種情況下,我的應許看起來一定像是徹底失效。然而,那些殉道者單純和謙卑地堅持忠誠到底,為他們贏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勝利。

在你自己的眼裡,你可能經常看來像是被擊敗的,但是你謹守堅持相信我之承諾,即使每件事看來都失敗了,並違背邏輯與理由,卻成為最大的勝利。--來自耶穌的預言

*

祝福是從痛苦而來,美是從灰燼中產生的!聖經希伯來書第12章第11節把這個真理述說得淋漓盡緻,它說:「凡管教的事,當時不覺得快樂,反覺得愁苦,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,結出平安的果子,就是義。」[3]

有如一隻巨手拿起蜂巢捏搾,蜂蜜因此而流出。有如摩西以棒擊石,石頭雖然受到傷痛,但水卻因此流出。有如美麗的花朵被搗壓,但香水卻由此產生。又好像小鳥唱出的美妙歌聲,雖然牠似乎身在痛苦之中,但歌曲卻油然而生。雖然小鳥的歌聲充滿憂傷,卻又極其婉轉甜美。

...那些嘆息呻吟並非怨言,而是對上帝讚美和感恩的歌-一首哀傷而又甜美悅耳的歌。如詩人雪萊所說:「我們最甜美的歌曲乃傾訴最悲傷的思緒!」[4] 鐵石心腸必須先被粉碎,然後才能湧出水來以滋潤清新世人。

主啊,請幫助我們不要抗拒您那會導致清水湧出的粉碎、疼傷和擊打;幫助我們不要阻歇那美妙的歌聲,縱使它是那麼憂傷也好,使我們雖然哀愁,但仍然感激您。請幫助我們願意被擊打和粉碎,願意被擠壓和受創傷,使我們因而能散發出您的甜美、您的芳香、您的美麗、您的歌,和您滋潤清新人的水。從看似失敗的情況中,卻帶來一些您最偉大的勝利。

除非你經歷過黑暗,否則你永不會珍惜光明。除非你曾患過病,否則你不會珍惜健康。你永不會珍惜喜悅,直到你嚐過哀愁的滋味。你永不會感激上帝的「憐憫」,直到你領略過魔鬼的「公正」。

「我們在一切患難中,祂就安慰我們,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。」[5] --大衛·布蘭特·博格

2012年5月發表於《生命之錨》

附註:

[1] 哥林多後書12:7

[2] thecirclemaker.com

[3] 新英王欽定版

[4] 摘自《雲雀之歌》(To a Skylark),畢西·雪萊作。沛爾希·畢西·雪萊(1792-1822)是英國浪漫主義主要詩人之一,並被公認為是英文語言中最優秀的抒情詩人之一。雪萊因他與約翰濟慈及拜倫的交往關係而聞名。

[5] 哥林多後書1:4

 

版權(c)為家庭國際基督徒聯會所有 2012年

 

 

 

 

Copyright © 2024 The Family International